“国民共进”协同发展,2023年国企如何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

前海国信    发布于:2023-04-06    频道:行业新闻

随着稳增长政策的逐步推进,供应链金融在“稳链”和纾困小微企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这种融资模式中,位于供应链中心的核心企业意愿是关键一环,决定了“链上”成百上千家小微企业能否顺利融资。


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而推动国有企业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成为当前央国企的一个重要工作目标。过去一年里,国家各个部委鼓励央国企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待产业链,更好地承担起作为供应链中的“链主”角色,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共同成长。


2022年5月19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工作推进会,总结“链长”建设成效,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推动中央企业“链长”建设提质深化。在国资委推动“链长制”之后,央国企“链长”在供应链中发挥融通带动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央国企也成为新一代供应链金融的重要玩家,一些央国企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创新与实践已经不亚于民营企业的创新。这得益于我国频密出台的政策不遗余力地引导央国企积极稳妥地开展供应链金融,例如将供应链金融定性为央企司库体系建设的高级功能,反复发文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同时也疏堵结合,警示央国企不得开展空转的融资性贸易,不得以供应链金融之名变相压榨中小企业,规范担保业务,规范征信业务,不得变相自融,不得逃废债等等。


除了政策层面的鼓励因素,“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诉求,也是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内在要求。在目前宏观经济承压的环境下,实体经济中的市场主体,特别是市场“活力之源”的中小微企业,它们具有对接国企良好的商业授信、较低的资金成本、较大业务外包等需求,因此央国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并搭建相关科技服务平台是服务国家大局、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然之举。


在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演进过程中,企业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管理能力现代化和国资委监管数字化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国资委于2022年相继印发了《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和《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2023年将是大力推动中央企业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精益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年;主动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与变革趋势,实现产业协同的金融创新,成为一众央企追逐财务数智化转型的共同诉求。



央国企供金平台线上化、数字化趋势明显


我国已深度进入数字化时代,国/民企产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近年来,在国家政策以及国资委“链长制”的推动下,央国企“链长”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融通作用越来越明显,供应链金融的重要也程度愈发显现。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央国企重任在肩。作为全国的经济版图里的“顶梁柱”和“压舱石”,央国企也是产业链当中的核心角色,其庞大的供应链网络蕴藏着丰富且优质的供应链金融交易场景。央国企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也由原来粗放的托盘或者反向保理,延展得非常深入,比如成立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整体协同升级,积极带动上下游数字化,利用司库体系逐步有序实现业财进一步融合盘活央企资源改善产业链整体现金流等等,然后在这些基础上开发更多的供应链金融、场景金融产品。


回顾2022年,央企司库建设大力推动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央国企广泛的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供应链金融的品种也在向更丰富的品类拓展。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在98家央企中,目前大概有超过70家央企通过下属的各类的子公司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2022年,国内逾30家企业基于前沿科技或创新模式建设并上线供应链金融平台中,其中约六成的平台由多个大型国企、央企以及地方政府部门主导发起。而在供应链金融的品种方面,常见的债权凭证正在向更丰富的品类拓展,例如下游的订单融资、未来应收账款融资等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近百家国企建立了百余个数字化应收账款债权凭证(亦称“供应链债务凭证”,简称“数字债权凭证”)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央国企打造供应链金融平台就是打造影响力,不断提高平台的能级。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多家央国企企业晒出了成绩单,目前已有不少企业迈进了百亿甚至千亿大关。核心企业依托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自身产业链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有效促进企业上下游发展。


从单一粗放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到搭建现代化的数字科技服务平台,核心企业在参与开展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推动产业链整体协同升级。一方面,行业供应链金融平台纷纷上线,一批千亿级、百亿级的平台脱颖而出,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不少企业针对供应链金融平台不断创新升级,在服务、产品、模式方面不断寻求突破,成为供应链金融前行的动力。


整体来看,当前各大央国企业布局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服务精准化趋势明显。基于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实现企业现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在供应链金平台的深度融合;同时基于区块链等技术,这些平台广泛开发可拆分、转让、多级流转的数字债权凭证,打造更便捷、高效、可得性强的融资;帮助央国企作为核心企业适当调节上下游企业以及自身应收、应付的时间节点,并利用司库体系和新兴科技实现业财融合,在盘活资源基础上改善产业链现金流,更好地释放供应链金融平台效能。


2023年,“国民共进”,协同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宋华认为,2022年供应链金融市场是机会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供应链金融对于产业和企业的促进愈加显著。2023年将迎来供应链金融蝶变,供应链金融将从单纯追求金融活动规模化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加转向专业化平台运作、更加关注多元业务形态、更加强调生态均衡发展。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平台的专业化、行业多元化生态化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供应链金融政策,对于供应链金融稳定、持续、有效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作为“数实结合”的连接器,2023年,供应链金融必将一马当先发挥巨大作用。国有企业有条件有优势发挥数据和服务支撑作用,引入优质金融资源,精准对接供应链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生产、流通、交易等各环节的金融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此前,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国新办举行的2022年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将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谋划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的行动方案。将积极推动多个领域资源整合,避免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要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强链补链,切实强化稳增长稳投资措施。


中小企业关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央企在真金白银让利解中小企业燃眉之急的同时,多措并举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彭华岗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立足增强国民经济发展韧性和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带动产业链、生态圈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将扎实做好清欠,推动央企坚持“应收应付一起管”,及时支付账款,抵制拖延支付不良之风,确保无分歧欠款“动态清零”;积极发挥产业链核心企业作用,支持配合上下游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积极发挥供应链服务平台作用,基于真实业务数据为上下游企业信用赋能,实现自身优质资信与产业链供应链中小企业共享,畅通上下游资金循环。


作为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为产业链“输血融通”的重要手段,供应链金融自2022年被定义为央企司库体系建设的高级功能。当前越来越多央国企针对供应链金融平台进行创新升级,在服务、产品、模式方面寻求突破。但具体该如何突围?如何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3月30日,“2023年第十届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聚焦发挥国有企业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提升国有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推动国企采购与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文章来源于万联网

联系电话:0755-8323-5897

官方网址://www.guoxinkeji.com.cn

长|按|二|维|码|关|注

前海国信

公司 企业微信 二维码 高清 无底色.png



热门推荐